閱讀一本好書,能啟迪我們的智慧,拓寬我們的思維。
閱讀一本好書,能豐富我們的閱歷,精華我們的心靈。
歡迎大家在百忙之中參加我們智成第311期讀書會現(xiàn)場,下面我們掌聲歡迎第一位分享者何暢帶來的《記游定惠院》
這篇散記,寫作者與其志趣相投者尋訪交游、飲酒聚樂的情景。作者將園林景物描寫得清淡、恬靜而優(yōu)美,宛如一幅寫意山水畫,流露出作者安然自若的情懷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周祖柱:通過《記游定惠院》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到蘇軾的審美情趣和愛國情懷,他對美的追求和對祖國的熱愛,都體現(xiàn)在了他的文學作品中。這也提醒我們,在今天的生活中,我們應該更加重視美和愛國的價值,傳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下面有情下一位分享者賴振添帶來的《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與《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聲律啟蒙》等,均被列為中華傳統(tǒng)蒙學經(jīng)典?!兜茏右?guī)》為清代李毓秀所作,是依據(jù)孔子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guī)范,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 《弟子規(guī)》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進行論述,闡釋了“弟子 ”(圣賢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求學等方面應具備的禮儀與規(guī)范
黎主管:對別人說話,要真是不虛,講求信用,如果對別人說話不真實,別人就不會與你說話。遠離你,多說話不如少說話,因為言多必有失,所以說話要合理恰當。符合實際。不能花言巧語,否則別人就會討厭你,對我們來說,最要緊的是自己的道德。學問。才能。和技藝,這些方面不如別人就要不斷磨礪自己,盡力趕上,在我們無意中做錯了事,這就叫“錯”,而故意去做,這就叫“惡”。
下面有情第三位分享者周祖柱帶來的《召公柬厲王弭謗》。
此文章文字簡明,結構嚴謹,簡明扼要地記述了召穆公勸諫周厲王停止“衛(wèi)巫監(jiān)謗”未成,終致國人起義、厲王被逐這一事件的始末,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刻畫出周厲王這個剛愎自用的暴君形象,深刻地指出企圖用鐵血政策、特務政策去鉗制子民之口,必將導致土壅川決的結果,也給后世人敲響了警鐘。
劉貴林:周厲王的行為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反面教材。他迷信自己的權力,加強了鎮(zhèn)壓,禁止人民發(fā)表言論。這種行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強硬有效,但實際上卻埋下了社會不穩(wěn)定的種子。最終,人民不再用語言,而是用行動說話,奮起造反,周厲王也因此落得了可悲的下場。
最后有請最后一位分享者黎朝廣帶來的《蘇秦為趙合從》
《蘇秦為趙合從》是一篇源自戰(zhàn)國時期的經(jīng)典散文,它為我們揭示了那個紛爭不斷的時代中的一個重要事件:蘇秦為趙國提出的合縱策略。這篇文章出自西漢劉向所編著的《戰(zhàn)國策》,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史料,使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那個歷史時期的政治、軍事和外交環(huán)境。
張琪鑠:蘇秦并沒有停留在對楚國實力的贊美上,而是進一步指出,如果楚國選擇西面事秦,那么諸侯國將無法南面朝拜于章臺之下。這一句話巧妙地揭示了楚國若依附秦國,將導致其在諸侯國中的地位下降,失去領導地位。這種巧妙的邏輯推理和言辭運用,展示了蘇秦作為一位卓越外交家的風范。
今晚的讀書會已經(jīng)接近尾聲了,讓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