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摘要:
閱讀一本好書,能啟迪我們的智慧,拓寬我們的思維;閱讀一本好書,能豐富我們的閱歷,凈化我們的心靈;讀書能點燃我們崇高理想的人生信念,接下來讓我…
閱讀一本好書,能啟迪我們的智慧,拓寬我們的思維;
閱讀一本好書,能豐富我們的閱歷,凈化我們的心靈;
讀書能點燃我們崇高理想的人生信念,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進入智成纖維
第217期讀書會吧。
主持人吳鐘亮、王亞平
第一位分享者彭瓊舒帶來《黃生借書說》
《黃生借書說》是清代文學家袁枚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闡明了借書與讀書的關系,以時不待人、時不再來,勉勵后學專心攻讀。作者在交代寫作緣起后,就提出“書非借不能讀也”的觀點,出人意表,引人深思。
張琪鑠:小時去圖書館借書看,到去書店躲著店員看書,再到現(xiàn)在有能力買書了,卻常常沒有了小時的專心與熱愛,并不是不愛讀書了,而是長大后外在事物太多影響了這一份專心。
吳總:看完這篇文章,可以引申兩點:
1.到底是沒有時間看書,還是心態(tài)上覺得做其他事情更重要了;一件事情沒有堅持下去,是因為人總是很容易給自己找借口理由,說到底還是自我要與養(yǎng)成習慣的問題;
2.珍惜,往往是獲得成本太低就不會珍惜,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
第二位分享者黃小龍帶來《曾國藩家書》——致四弟·讀書不可太疏忽
古今圣賢名家已經明確告訴我們,讀書的興趣是一輩子受用不盡的。
為什么?
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你的修養(yǎng)都藏在讀過的書里。
因為,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讀書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這才是讀書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梁湘鈺:讀書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是敲門磚,是需堅持,不可放棄的。
封煦:讀書不僅可以提升心境,還可以豐富、提升自我;經常讀書,不僅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還可以增加大量知識。
張德雄:做人自律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強大的意志力,是很難做到的,要以優(yōu)秀者為榜樣。
第三位分享者杜世志帶來《傷仲永》
《傷仲永》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親不讓他學習和被父親當作造錢工具而淪落到一個普通人的故事。
劉曉燕:即使有天賦,不學習,它就不會永遠跟著你,企業(yè)不創(chuàng)新,老是做著傳統(tǒng)的領域也不行,也要學習、更新,才會走得更遠。
黃小龍:這個就好像有人中了500萬后,不做事只圖玩樂,終究是會揮霍一空,如果你懂得理財,那就會越滾越多。而普通人沒有這個運氣,所以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就需要更加努力。
第四位分享者何暢帶來《圍爐夜話 201-205則》
冼耀華:多花時間去結交優(yōu)秀的朋友,會使你德業(yè)進步,工作也會越來越好,因為三人行必有我?guī)?,多向別人學習會更加優(yōu)秀,見識閱歷提升了,對事業(yè)也會越來越有幫助。
鄒世曉:遵紀守法,不要心存僥幸,努力工作,不要給社會帶來負擔。
第五位分享者張琪鑠帶來《素問·生氣通天論》
《生氣通天論》是創(chuàng)作于戰(zhàn)國時期的一篇散文,闡述養(yǎng)生理論,對《上古天真論》指出的“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的法則,用本篇論文作出了進一步的解說。
彭瓊舒:一個健康的體魄是萬事開頭的本錢,所以大家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不熬夜不酗酒,不暴飲暴食,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減衣服。
有人曾經說,胸懷經天緯地,放眼群雄逐鹿。廣交四海賓朋,大作天下文章。而我們有幸匯聚在這里,雖然217期讀書會今天就要劃上最后的句號,但是,與書籍心靈的契約已經留下情感的烙印。
我們下期讀書會再見!